<<諮商Q & A系列-1>> 台灣有「心理醫生」嗎?

在外國的電影中,常常可以看到「心理醫生」這樣的稱呼,但這其實是一個翻譯上的誤會,其實台灣目前沒有並沒有「心理醫生」這個職業類別唷! 在台灣,主要可以分成這三個領域: 一、「精神科醫師」 是醫學專科的一個類別,所以屬於醫師的一種,是以精神病學為專業的醫師,負責治療精神疾病,也就是在醫院中可看到的「精神科」有時會被稱為身心科、身心醫學科等。能使用藥物與心理治療等方式來協助來求診的人,但在實務現場不一定會和來診的人進行心理諮商晤談,就要看醫師個人的工作方式與習慣。 受訓背景:大學醫學系(7年制)或學士後醫學系(5年制),完成一般醫學訓練、醫師國考通過後,選擇精神醫學專科3年6個月的訓練,期滿通過專科醫學會的審核並得到醫師的認證。精神科醫師的培訓過程中,除了學習生物精神醫學的知識,同時也需接受心理治療的訓練,學習諮商相關理論(如:精神分析、心理動力、認知行為治療等)。 二、「臨床心理師」 和諮商心理師同為心理師的一種,臨床心理師通常會與和精神科醫師合作,工作的場域主要會在醫療院所,但也可能會在一些企業、監獄、法院等地方服務。臨床心理師較重視「心理病理」,了解各種心理疾病、疾病的成因、疾病的發展脈絡等。也就是說,比較偏向以「心理疾病」為出發點對當事人進行探索與診斷。所以,工作內容主要為「心理衡鑑」,比如:選擇適合當事人的需要與狀況,提供心理測驗,並透過晤談蒐集當事人的背景資訊,進行綜合的評估,形成對當事人有更深入、更有依據的認識與了解,也可作為未來晤談方向的參考。 受訓背景:在台灣要取得臨床心理師的資格,需「臨床心理相關研究所」的碩士學歷,課程如:精神病理學理論與實務、認知神經科學、心理衡鑑、心理治療等,並完成一年的全職實習(應於執業達二年以上之臨床心理師指導下進行實習,實習週數或時數,合計應達48週或1920小時以上),並通過臨床心理師專技高考。 根據民國100年修訂的『心理師法施行細則』,實習內容包含:1. 一般心理狀態及功能之心理衡鑑。2. 心理發展、社會適應或認知、情緒、行為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。3.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。4. 精神病之心理衡鑑及心理治療。5. 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鑑及心理治療。6. 其他臨床心理有關之自選項目。 三、「諮商心理師」 提供談話治療,所以不會開藥,以「理解」為出發點,所以只要在生活上遇到困擾(如人際、感情、家庭、情緒…)的大眾,皆可以尋求諮商心理師的服務。通常一次的諮商約50分鐘,可以是一對一的晤談,也可以是一對多的形式(如:家族治療、團體諮商、伴侶諮商等),晤談次數不等,可和你的諮商師一起討論。諮商心理師會經過當事人所提供的內容,用一隻受過訓練的耳朵傾聽你的困擾,協助你探索產生困擾的脈絡,背後藏著什麼價值觀、信念、動機、需求、情緒等,所以談話的內容更為深入與隱私,甚至會觸碰到過去的一些負面或創傷經驗。本質上,諮商的目標就是增加當事人自我覺察的能力。工作的場域有:學校、社區諮商中心、醫院或是走行動心理師路線,到處走跳接案或演講。 受訓背景:心理諮商屬醫療行為的一種,所以同樣必須要擁有證照才可以執行。需「心理諮商相關研究所」的碩士學歷,課程如:諮商理論與技術、諮商倫理、心理衡鑑、團體諮商等(當然也會噴錢去上很多專業培訓、工作坊等)、並進行一年的全職實習與諮商督導(實習時數1500小時以上,直接服務時數360小時以上,接受個別督導時數至少50小時),並通過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取得執照。 根據民國100年修訂的『心理師法施行細則』,實習內容包含:1. 個別、婚姻或家庭諮商及心理治療。2. 團體諮商及心理治療。3. 個案評估及心理衡鑑。4. 心理諮詢、心理衛生教育及預防推廣工作。5. 諮商心理機構或單位之專業行政。6. 其他諮商心理有關之自選項目,包括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、危機處理或個案管理等。 其他延伸閱讀: 心理師法施行細則:https://reurl.cc/Z16zWW 精神科醫師、臨床心理師、諮商心理師、社會工作師的差別http://blog.udn.com/wangkwo/3478975 讀者來信:諮商或臨床,我該選哪一個?https://reurl.cc/6L6eNZ 臨床心理師?諮商心理師?我該怎麼選https://reurl.cc/Z16zXa 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;精神科醫師還是心理醫師https://reurl.cc/mZmND9 http://www.appliedpsy.com/030301/?fbclid=IwAR1TdKEd9cNXuwYOKaTEF02F40qPxRB2RueQ5zRuQKskrm7O2hXZPcshrTU